语文教育不能“伪善”说教
今日可申购新股:无。 今日可申购可转债:无。 今日上市新股:灿能电力。 今日可...
语文课文中,编者携带“私货”,篡改名家作品,用虚假名人故事、事件,给学生讲大道理的事,多年前就已经有教师指出,但这种情况一直存在。一个重要原因是,有一些人认为,只要讲的道理不错,激励学生向善、积极向上,材料真不真实,名家的作品是否被篡改,并不重要。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很有害的想法。假课文问题不能等闲视之,这不是侮辱学生智商,而是违背语文教育宗旨,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。
语文教育有两大基本价值,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,即教育学生独立思考,学会批评、质疑,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、表达能力。很显然,编造虚假故事,对学生进行教育,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,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。人文素养的基础是求真、诚信。如果语文教材中充斥假的内容,怎么教育学生写文章引用材料要真实,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?怎么杜绝现实社会的弄虚作假呢?
语文教育中的“假”,还不止于材料不真实。中小学语文教育中,存在观念先行的套路,即只要观念正确,是否讲逻辑,有无事实依据,变得其次。在主题先行的要求下,学生表达的观念、想法也有很多是不真实的,作文有不少是套话、空话。这造成了时下鸡汤文的流行,甚至在高考作文中,有学生编造名人名言,居然得到高分。这是偏离语文教育的价值的。
因此,对于语文教材中的这些问题,需要引起重视,而不能认为“不伤大雅”便不了了之。一方面,应该在教材编写中,建立开放机制,要把选用教材的权利交给教师、家长,以此促使编写者在编写时听取师生、家长意见;另一方面,对于教材中的“假”要有基本的社会共识,不能为给学生灌输某种观念,就编造事实。
如何识别上市公司“假重组”防止踩雷
每到年底,此起彼伏的资产重组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小心,“美丽”后面有“陷阱”,如此大规模的资产重组难免鱼龙混杂。本期刊登的文章,就是从事会计财务研究的专业人士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,总结的几种识别“陷阱”———假重组的简易方法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一、真假重组资产重组通常是指企业将一项(批)资产转化为另一项(批)资产的行为。就资产重组的动机而言,资产重组可以分为报表重组和实质重组,报表重组并不期待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实质性的改善,只求改变当期或短期内的会计报表数字,如提高利润、净资产收益率等;实质重组可以提高企业的真实
业绩,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,改变企业的面貌,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。鉴于上述特点,因此,报表重组常被称为“假重组”,而实质重组则被称为“真重组”。
二、热衷于假重组的原因
上市公司热衷于假重组,既有内因,也不乏外因。内因主要包括:
1、为获得再次融资机会,如配股权、增发
新股等。证监会规定ST类
个股目前没有配股资格。与兢兢业业提高经营
业绩相比,通过假重组提高报表
业绩不失为一条“捷径”;
2、为避免亏损,被扣上ST帽子,用假重组避避风头,先赢利一年再说。对于已经沦为ST的企业,则期望尽快摘掉头上不光彩的帽子,假重组自然也是方便经济的选择之一;
4、在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
上市公司的
业绩紧密挂钩的情况下,
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为获得高额的奖励,也有动机牺牲企业的长远发展,进行虚假重组。
上市公司进行虚假重组的外因主要有:1、尽管证监会、
交易所都对收购兼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行为和信息披露规范,但有人为了高额利益铤而走险;其次,我国有关购并的会计准则尚未完善,使假重组公司操纵利润有一定的“空间”;此外,证券
市场缺乏退出机制,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重组的频繁发生。
上市公司自然可以观察到这些
市场体制的缺陷,喜欢假重组也就不足为奇;2、由于我国改制的特殊背景,
上市公司与其集团母公司之间的关系并不仅限于股权联系,更多的是一种血缘关系,因此,
上市公司就可以不顾
市场平等
交易的原则,与关联方之间进行虚假重组;3、缺乏对
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和激励,也助长了高级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。
三、怎样识别报表重组目前,对
投资者来说,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,识别假重组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纯粹的报表重组是只能算是会计上的数字游戏,对会计报表能够起粉饰作用,但盈利根本没有持久性,如果
投资者对此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,就可能受其误导,导致
投资损失。重组是否显著改变了企业的报表
业绩,这条标准能否用来区分真假重组呢?显然不行,因为实质重组同样会改善企业的
业绩。识别真假重组的关键在于认识它们的根本区别,假重组对
业绩的影响仅限于当前,而真重组的影响可及于长远,据此,笔者以为下面的指标可以帮助
投资者识别假重组。
1、从重组规模来看,假重组的规模一般不大,收购或出售的资产总额一般低于
上市公司总资产的50%(一说是70%)。在1992年至今年6月的8年时间里,完成70%以上重大资产置换的公司仅有13家。重组规模小,对企业未来的影响自然就不大。
2、从重组的
行业来看,假重组通常不会改变
上市公司的主业。
3、从重组双方来看,假重组多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,或者同地区的企业之间。
4、从重组时间来看,假重组多发生在下半年,尤其集中在每年的11 、12月份。
5、从高层管理人员来看,假重组大多不会伴随高层管理人员的更换。
6、从重组公司的处境来看,假重组的公司通常要么已经面临困境或即将陷入困境,如两年连续亏损;要么需要进行配股,必须将净资产收益率做到证监会规定的标准以上。
7、从重组
业绩的持久性来看,假重组的
业绩通常只能维持一到两年,而真重组则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。
值得注意的是,
投资者在辨析
上市公司真假重组时,宜综合运用上述指标,并结合其他相关的信息,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。